李常受文集一九五八年第一册
如何享受神及操练
第八篇 神的救恩是重在叫人吃祂喝祂
读经:出十二3~4、8,十六14~15,十七5~6,林前五7,十3~4,彼前二2~3,约六54~57,太二二1~2,路十五18、21~23,徒二4、13,弗五18~20
壹 在我们人里面,一点没有这个吃神喝神的观念;我们的观念一直就是拜神,事奉神,为神热心,为神作事;但神要人吃祂喝祂而享受祂;主说,你们要把我吃到里面去;你们若是把我吃进去,你们就要因我活着—约六57下,代上十六29。
贰 主耶稣作我们的救主,一点不是在外面来救拔我们,也一点不是在外面来搀扶我们;祂乃是一位可吃可喝的主,给我们吃到里面,喝到里面,从我们里面来救我们—约六35、57:
一 腓立比四章十三节,保罗说,在那加给我力量者的里面,凡事都能作;我们不是靠祂,我们乃是在祂里面;因为我们把祂吃进来了,喝进来了,祂调在我们里面了,我们也调在祂里面了;所以不是靠祂,乃是和祂联合。
二 主并不是在我们外面,给我们一个客观的拯救,好像祂还是祂,我们还是我们,祂不过是助我们一臂之力就是了;主来作我们的救主,不是这样客观的,完全是主观的,完全是祂跑到我们里面来,作了我们的食物,而给我们拯救—耶十五16,罗五10。
叁 神的救恩就是重在把祂自己给我们吃喝,给我们享受;在旧约里面,那些羊羔、无酵饼、吗哪,还有活水,都是预表—林前五8,出十六15:
一 在出埃及记神救以色列人的故事里,你没有看见神用一只大能的手把他们从埃及一个一个带出来;神乃是告诉他们说,你们要一家预备一只羊羔,黄昏的时候把羊羔杀了,把羊羔的肉吃到里面;所以那时以色列人能够从埃及走出去,完全是靠着他们所吃的东西—十二8、9。
二 到了旷野,他们又困倦了,没有食物吃;神并没有说,你们作这个,你们作那个;神就从天上降下吗哪来,天天给他们吃一个饱,他们就有力量走前头的路;到了一个时候,他们干渴了;神也没有说,作这个,作那个;神就把磐石裂开,流出活水来给他们喝一个足—民二十11,启二二17。
三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,你没有看见神从天上下来,带他们走旷野的路;你却看见神天天降下吗哪来,摩西吃了一点,亚伦吃了一点,米利暗吃了一点,一个一个都吃饱了,就行走前头的路—来九4,民十一6。
四 在以色列人来到西乃山以前,神所给他们的拯救,都是借着吃和喝;他们吃羊羔的肉,吃无酵饼,吃吗哪,喝磐石的水;这些吃进去,喝进去了,就带领他们走前头的路;此外神一点没有告诉他们要作什么,要行什么—林前五7,民十一6。
肆 到了主耶稣来到地上,那就是真体来了,本体来了;这位作人生命树的神,作人无酵饼的神,作人吗哪的神,作人活磐石的神,现在成为肉身了;祂亲自来到人中间,就是为要摆在人跟前,给人吃一个饱,给人喝一个足—约一14,提前三16:
一 主耶稣对他们说,我是生命的粮,我来了是要叫你们得生命;我的血是可喝的,我的肉是可吃的;你们一信我,我就进到你们里面,你们就重生了;四福音中,那些人到祂的跟前来,却不懂得吃,也不懂得喝,只懂得行—约六32、51。
二 主在马太二十一章的末了,先设一个在葡萄园作工的比喻;祂说到神把一个葡萄园租给人,叫人在里面作工;但是到了神来收果子的时候,却不能交账;这个比喻就是给犹太人看见说,你们要行么?你们要作么?你们根本是行不来,作不来的—33~46节。
三 紧接着在下一章,祂就再设一个比喻;祂说,神像一个王,为祂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;祂宰了牛犊,又杀了肥畜,把各种样好吃的都预备好了,于是就请好些人来赴席;我们知道,没有一个去赴席的人,是去要作、要行的,每一个去赴席的人,都是去吃的—二二1~14。
四 路加十五章那浪子的比喻,父亲先是给他穿上一件袍子;但是光穿袍子不会有多少快乐;父亲又把牛犊宰了给他吃,他好长久连豆荚也吃不到,现在忽然吃到了牛犊,那才真是快乐了;所以他的快乐,不在于穿那件袍子,他的快乐乃在于吃喝—11~32节。
五 在神的救恩里,有穿衣服的一面,也有吃东西的一面;今天我们这些堕落的人,一归向神,神也是先用宝血洗净我们,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作义袍,叫我们在祂面前得赦免,得称义,蒙悦纳,不再被定罪;然后就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当作食物来享受—彼前一19,林前一30。
职事信息摘录:
主要我们吃祂喝祂而因祂活着
我们昨天晚上曾非常着重的说到,神要人吃祂喝祂而享受祂。也许会有人觉得我讲得太野蛮了,但是刚才所读的许多圣经都给我们看见,神在新约的时候,的确就是这样把祂自己来给我们吃,给我们喝。我们平常觉得,吃喝这些话好像太通俗了,但神常常就是用这些通俗的话来说出祂非常奥秘的事。因为说到神所要和我们发生的关系,若光说接受神,人就会以为是一种外面的接受。就是我们说把神接受到里面,这话还是不够达意,因为接受到人里面的,不一定就消化变作人的成分。最达意的一个说法,就是把神吃到里面,喝到里面。因为凡是你所吃下去、喝下去的,就都消化在你里面,而变作了你的自己。所以吃神喝神这说法可说是最透彻了。
可惜在我们人里面,一点没有这个吃神喝神的观念。我们的观念一直就是拜神,事奉神,为神热心,为神作事。所以乍听到人要吃神喝神这说法,反而会觉得太生硬难解。你看那一天那些围绕着主耶稣的犹太人,主对他们说,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。到我这里来的,必定不饿;信我的,永远不渴。我的肉是可吃的,我的血是可喝的。这就把他们说得糊涂了。哦,这个人怎么能把祂的肉给我们吃呢?怎么能把祂的血给我们喝呢?他们就说,这个话太难了,谁能听呢?但是主耶稣说,我的肉真是可吃的,我的血真是可喝的。你们若是吃我的肉,喝我的血,你们就住在我里面,我也住在你们里面。永活的父怎样在我里面,叫我因祂活着;照样,吃我的人也要因我活着。为什么你们吃了我,就要因我活着呢?因为你们吃了我,我就进到你们里面,消化在你们里面,作了你们的营养,成为你们的成分。这个话是不难明白的。我们今天能活着,就是因着所吃的东西。我们若是不吃,就不能活了。所以主说,你们要把我吃到里面去;你们若是把我吃进去,你们就要因我活着。
人的观念只知行作,不知吃喝
可是人到基督教来,第一个观念就是要行,就是要作。有好多人你和他一谈起基督教来,他第一句话就说,基督教很好,是劝人作好的。但是我这个人已经作得差不多了,所以我不大需要基督教。那些在社会上相当差的人,他们才需要基督教;你们该去劝他们入教,把他们弄得好一点。还有另一班的朋友就说,李先生,你劝我入教,用意相当好,但是我这个人喝酒放不下,赌钱也没有办法脱开,你想像我这样的人也到基督教里来,岂不是羞辱你们么?你听听这些朋友的观念,无非都是在行为上。
至于我们这些已经蒙了恩的基督徒呢,虽然我们所信的福音是说,不靠行为得救,乃是赖恩得救。我们也满口答应,满心承认。但是等到我们一作了基督徒,我们就把自己约束起来了。哦,我从前一直不听父母的话,从这一天起,我不能不听了。我从前天天发脾气,打妻子,从这时候起,我不能再作这事了。有的姊妹们就说,从前我一直和丈夫吵嘴,实在不像样子,从这一天起,我要好好作一个妻子了。我今晚要受浸了,我从浸池里一上来,就是一个新人了,所以从今之后,我就要作一个新人了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这个新人是新不来的,过不几天旧人又出来了。这就是我们大家的光景。我们从来没有一个观念说,神是叫我们来吃祂,喝祂,享受祂。从没有一个人在受浸那一天会伏在主面前说,主,感谢赞美你,你也不要我行,也不要我作,你完全是要我来享受你,接受你,把你吃到我里头,喝到我里头。恐怕没有一个受浸的人是这样。反而每一个人在受浸的那一天,都有一个观念,定规说,从今以后,我不能再作那些了,从今后我要作这些了。我们都是一些要行要作的基督徒,很少是要来吃神喝神的。可以说整个的基督教,也不懂得吃,也不懂得喝,只懂得行,只懂得作。整个的基督教是饿着肚皮来行,饿着肚皮来作的。哦,基督教里的观念和圣经的记载相差太远了!
主作救主是在于给我们吃喝而进到我们里面
我们常常说主耶稣是我们的救主。我愿意问弟兄姊妹,主耶稣怎样作我们的救主?有的人画了一幅图画,上面画着一个人落到淤泥深坑里去了,旁边来了一位主耶稣,把他一手拉起来。大家就说,这就是主耶稣救我们的故事。那么被救出来之后呢,主还要天天搀着我的右手,扶持我走前头的路。我问弟兄姊妹们,主耶稣作我们的救主是这样作的么?不!主耶稣作我们的救主,一点不是在外面来救拔我们,也一点不是在外面来搀扶我们。祂乃是一位可吃可喝的主,给我们吃到里面,喝到里面,从我们里面来救我们。比方这里有一个落在淤泥深坑里的人,又有一位主耶稣是又可吃又可喝的。主说,可怜的人哪,你饿了么?你吃我罢;你渴了么?你喝我吧。那么这一个堕落的人,把这位活的主耶稣一吃到他里头去,喝到他里头去,他里面就起了一个作用,给他一个内在的力量,把他整个人从泥坑里顶出来了。等他得救了以后,主耶稣也不是搀着他的右手扶他走,主还是在他的里头,穿着他,顶着他,来生活,来走路。都不必劝他走正路,也不必劝他作好人,只要他早晨起来把主耶稣多喝几口,多吃两下,主耶稣就要在他里面活着,顶着,推动着,叫他没有法子不走正路,没有法子不作善义的人。
亲爱的弟兄姊妹,这就是我们的救主。我们基督徒常说靠主耶稣,靠主耶稣。其实在新约圣经里,可以说没有这个靠字。所有有靠字的地方,都是翻译不够准确。比方腓立比四章十三节,保罗说,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原文乃是说,在那加给我力量者的里面,凡事都能作。我们不是靠祂,我们乃是在祂里面。为什么我们能在祂里面呢?因为祂已经在我们里面了。因为我们把祂吃进来了,喝进来了,祂调在我们里面了,我们也调在祂里面了。所以不是靠祂,乃是和祂联合;乃是祂调到我们里面,把我们这个人浸透了,我们也就在祂里面了。当我们在祂里面的时候,我们就凡事都能作。实在不是我们能作,乃是祂调着我们来作。主并不是在我们外面,给我们一个客观的拯救,好像祂还是祂,我们还是我们,祂不过是助我们一臂之力就是了。主来作我们的救主,不是这样客观的,完全是主观的,完全是祂跑到我们里面来,作了我们的食物,而给我们拯救。
在旧约的预表里,救恩是重在吃喝
你看旧约的预表,也是非常清楚的。在出埃及记神救以色列人的故事里,你没有看见神用一只大能的手把他们从埃及一个一个带出来。不,在神那一个救恩的表演,那一幅救恩的图画里,神乃是告诉他们说,你们要一家预备一只羊羔,黄昏的时候把羊羔杀了,把羊羔的肉吃到里面。是怎样的吃法?你们要手扶着杖,脚上穿着鞋。这就是预表要走路。那个走路的力量是从那里来的?是从羊羔的肉来的。不是神从上面来一个能力把他们带出去,乃是他们把羊羔的肉吃到里面,羊羔的肉就作了他们里面的营养,里面的活力。羊羔的肉就在他们里面顶着他们,把他们从埃及顶出来了。所以那时以色列人能够从埃及走出去,完全是靠着他们所吃的东西。
到了旷野,他们又困倦了,没有食物吃。神并没有说,你们作这个,你们作那个。神就从天上降下吗哪来,天天给他们吃一个饱,他们就有力量走前头的路。到了一个时候,他们干渴了。神也没有说,作这个,作那个。神就把磐石裂开,流出活水来给他们喝一个足。你在这里看见,在以色列人来到西乃山以前,神所给他们的拯救,都是借着吃和喝。他们吃羊羔的肉,吃无酵饼,吃吗哪,喝磐石的水。这些吃进去,喝进去了,就带领他们走前头的路。
祂是可吃的羔羊
请你再读读出埃及十二章。那一只羊羔被杀,血流在神面前,抹在门框上,它的肉就给以色列人吃到里头。叫以色列人有力量的,不是血;血只能够赎了他们在神面前的罪过。能叫以色列人有力量走前头的路的,乃是他们吃到里头的羊羔的肉。照样,若是神的儿子只在十字架上流了祂的血,赎我们的罪,那只能叫我们在神面前的过犯得着赦免。但是我们感谢赞美主,祂还把祂自己分给我们,叫我们吃到里面,作了我们的生命。祂不只是流血的羔羊,祂也是可吃的羔羊。
吗哪—预表主耶稣
我们再看吗哪。那也是预表主耶稣的。当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,你没有看见神从天上下来,搀着摩西、亚伦、米利暗,带他们走旷野的路;你却看见神天天降下吗哪来,摩西吃了一点,亚伦吃了一点,米利暗吃了一点,一个一个都吃饱了,就行走前头的路。这些都是预表。到底这个吗哪是谁呢?我们知道,就是主耶稣。但是当时他们许多人不认识这个。当他们看见天上降下东西来,又白又细,像芫荽子,又有一点像珍珠,就说,这是什么?(吗哪在原文的意思就是“这是什么?”)我们常常也像以色列人一样,当我们享受了主耶稣,吃了主耶稣,喝了主耶稣,我们还不知道是主耶稣,就说,这是什么?也许你早晨起来祷告主,和主有一点交通,莫名其妙里头就有了一股能力,叫你能忍耐从前所不能忍耐的。从前你的太太说了一句话,你就生气了;现在她一直和你闹,你还是欢欢喜喜的。你就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?从前我会发脾气,今天不会发脾气了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吗哪,这就是基督。基督有一个别名,是我们这些不认识祂的人给祂起的,就叫作“这是什么?”我们享受了祂,还不认识祂,因为祂是世上所没有的食物。普通的食物你都认识,但是现在来了一个奇妙的食物能给你吃到里头去,作你的力量,你却不认识。所以你常常问说,这是什么?但是现在我们不应该再说这是什么了,我们应该欢喜的说,这是基督,这是我们荣耀的主。祂来作了我们的食物,祂来作了我们的饱足。不仅如此,祂也作了我们的活水,叫我们喝了就不渴。基督就是那随着我们的灵磐石。
所以在旧约里面,那些羊羔、无酵饼、吗哪,还有活水,都是预表。到了主耶稣来到地上,那就是真体来了,本体来了。这位作人生命树的神,作人无酵饼的神,作人吗哪的神,作人活磐石的神,现在成为肉身了。祂亲自来到人中间,就是为要摆在人跟前,给人吃一个饱,给人喝一个足。
在新约的比喻里,救恩也是重在吃喝
生命的粮
但是你读读四福音,那些人到祂的跟前来,却不懂得吃,也不懂得喝,只懂得行。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都是问一个问题说,夫子,我当怎样行?夫子,律法哪一条是最大的?所有到主耶稣跟前来的人,统统没有法子脱离作与行的观念。主耶稣对他们说,我是生命的粮,我来了是要叫你们得生命。我的血是可喝的,我的肉是可吃的。你们一信我,我就进到你们里面,你们就重生了。祂说这些话的时候,那些听道的人越听越糊涂,连那个老尼哥底母都听糊涂了。他说,我已经老了,怎么还能够到母腹里再生一次呢?你看他们能懂主耶稣的话么?没有一个人能懂。同样的,我这几天在这里讲如何享受神,好多人也是觉得难懂,以为我讲得太深了。若是我在这里像文士教法师一样,告诉弟兄姊妹说,作基督徒第一条要不喝酒,第二条要不打牌,第三条要不发脾气,第四条丈夫要爱妻子,第五条妻子要顺服丈夫。弟兄姊妹就要说,这很容易懂,也很容易去实行。但是这两周我一直讲不要行,也不要作,什么都不必,大家就觉得太难了。这没有别的,都是因为我们缺少吃喝神的观念的缘故。
主在地上的时候,也是遇到这样的难处,所以祂就一再向人说明这件事。刚才我们所读马太二十二章和路加十五章的比喻,也是为着点出这个观念。主在马太二十一章的末了,先设一个在葡萄园作工的比喻。祂说到神把一个葡萄园租给人,叫人在里面作工。但是到了神来收果子的时候,却不能交账。这个比喻就是给犹太人看见说,你们要行么?你们要作么?你们根本是行不来,作不来的。所以紧接着在下一章,祂就再设一个比喻。祂说,神像一个王,为祂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。祂宰了牛犊,又杀了肥畜,把各种样好吃的都预备好了,于是就请好些人来赴席。我们知道,没有一个去赴席的人,是去要作、要行的,每一个去赴席的人,都是带着嘴去吃的。神说,样样都齐备了,请来吧。我不是要你来作,不是要你来行,乃是要你来吃,要你来享受。主耶稣这两个比喻的意思就是说,你们要行么?神根本不要你们行。神是要你们来吃的。有一天我就要像那个肥牛犊一样被杀了,给你们吃。十字架像是一张大的桌子,我被杀在上面,摆在这里给你们享受。哦,弟兄姊妹,神不要我们作,神也不要我们行,神就是要把祂的儿子给我们享受,而祂的儿子就是祂自己的化身;神就是在祂儿子的里面来作我们的食物。
祂是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只牛犊, 为要给我们这些悔改的罪人吃喝享受的
路加十五章那浪子的比喻,也是这个意思。主在那里说,一个人有两个儿子,那小儿子败坏了,后来又悔改了,他就在那里立志说,我这个人从今以后不配作我父亲的儿子,我只好给他作一个雇工吧。我们知道,儿子就是享受,享受父亲的一切;而雇工就是替人作工,天天作事,是谈不到享受的。这一个儿子自己是这样的定规了,但是当他回家去,他父亲远远的看见了他,就跑去抱着他,连连与他亲嘴。他就对父亲说这些噜苏的话。但是这一套话只说了一半,父亲马上打岔,吩咐仆人说,快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,把那一只肥牛犊牵来宰了,让我们吃喝快乐。请注意,这句话是最形容救恩的。小儿子回家来,那个快乐就在乎吃喝。快乐就在乎吃那只牛犊。要注意圣经是说那牛犊,不是平常的牛犊。那牛犊是谁?就是神的儿子,就是我们的主基督。祂是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只牛犊,为要给我们这些悔改的罪人吃喝享受的。
主在这一个短短的比喻里,实在把救恩的故事完全描写出来了。你看,父亲先是给他穿上一件袍子。但是光穿袍子不会有多少快乐。那一天那一个饿着肚皮回家的儿子,若是父亲只给他穿上袍子,对他说,来阿,孩子,我们坐下一同快乐。我想他就是快乐,也是勉强的,因为他的肚子还是饿的。但父亲又把牛犊宰了给他吃,他好长久连豆荚也吃不到,现在忽然吃到了牛犊,那才真是快乐了。所以他的快乐,不在于穿那件袍子,他的快乐乃在于吃喝。
在神的救恩里,有穿衣服的一面,也有吃东西的一面
在这里我愿意多说一点。在神的救恩里,有穿衣服的一面,也有吃东西的一面。当人类在伊甸园里,还没有堕落的时候,只有吃饭的问题,没有穿衣服的问题。因为吃东西是神的原意,穿衣服乃是神对人堕落的一个补救。若是人没有堕落,人没有羞耻问题,就不需要穿衣服;用属灵的话说,就是不需要称义。人才从神手里造出来的时候,人没有受玷污,人没有败坏,人在神的眼光中是被看为义,看为好的。所以人不需要穿衣服,只要吃个饱就可以了。但是现在人堕落了,人是个浪子了,原来在父亲家里那种美观的光景,那种蒙父亲喜悦的样子,完全堕落光了。人现在变作一个看猪的人了,衣服褴褛得很,破旧得很,肮脏得很。若是这个浪子回到父家来,父亲不给他先换一身衣服,就叫他穿着破旧衣服,坐在那里吃牛犊,他里头虽吃得很舒服,但是看看外面,父亲穿了很好看的袍子,自己却穿得破烂不堪,这就和父亲太不相称不相配了。所以需要先有一个义袍穿上去,这样,和父亲就相称了,然后再把那肥牛犊拿来,和父亲一同坐席,那才真像一个父亲的儿子。
吃神,喝神,享受救恩的丰盛
照样,今天我们这些堕落的人,一归向神,神也是先用宝血洗净我们,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作义袍,叫我们在祂面前得赦免,得称义,蒙悦纳,不再被定罪;然后就把祂的儿子赐给我们当作食物来享受。但是很可惜,我们却只会穿袍子,不会吃牛犊。我们这些基督徒,个个外面都穿得很好看,里面却都是饿着肚皮的。所以我们整个基督徒的生活,都是瘪气的、无力的,是没有吃饱的。今天在基督教里面,人多是单看见称义的一面,没有看见享受神的一面;单看见穿袍子的一面,没有看见吃牛犊的一面。实在说来,穿袍子不过是一个补救,神的原意乃是要叫我们吃祂喝祂。是因为我们堕落,受了玷污,所以当我们再回来吃祂喝祂的时候,祂就先要用血洁净我们,称我们为义。但这不过是一个补救,一个手续,为着我们能适合来吃祂,适合来享受祂。不是穿袍子快乐,乃是吃喝快乐。只有你把神的儿子吃到里面,把羔羊吃到里面,把肥牛犊吃到里面,你里面才有实在的快乐。我绝对信,你若真是这样呼吸神,吃神,喝神,你就能实际的享受了救恩的丰盛,你里面就饱足了,到这时候,你要过一个合乎神心意的生活,那是很便当的事。这些都是圣经最中心的东西,如同圣经里的骨髓一样。所以你必须看见神的救恩就是重在把祂自己给我们吃喝,给我们享受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五八年第一册,如何享受神及操练,第八篇)